《雪地寒山》歌詞賞析 (記於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 Frances
- 2024年5月2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4年6月15日
曲:高世章
詞:岑偉宗
(本文指在分享筆者對歌詞的個人感想,並不代表原創者的立場或觀點。)

將思念化作生活的動力。
「未能現身親口問句 你好嗎
未來日子天荒地老 見到嗎」
雖然不能跟你面對面去互相問候,往後還有很長的日子,那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算是有幸得到牽掛
有份寄望猜得到嗎
有天挽手 欣賞風中雪花」
但幸運地有一位想念自己的人,憑着這份寄望,我知道我們最終仍是可以見面,一起欣賞雪花。
這段由虛轉實,「牽掛」有天終會變成「挽手」,而看「雪花」,雪花是實物,但雪花的質感是輕的,而包含着這兩狀況的,其實是一種盼望,是虛的。
如果從字的質量來看,
(虛)牽掛 - (虛)寄望 - (實)挽手 - (實+虛)風 - (實)雪花 ]
如果從字的質感來看,
(重)牽掛 - (重)寄望 - (重)挽手 - (重+輕)風 - (輕)雪花。
整段其實在說「盼望 」, 雖然是「虛」的,質感卻可重可輕。
這樣把字拆下來,可能就能解釋為什麼這些字會讓情緒起伏,時而放鬆時而拉緊的感覺。
「淡然輕身上路 路遙遙段接段
任憑風霜撲面 心裏也都溫暖」
之前說到那份盼望可輕可重,這一段說明那份「盼望」是輕的。 因為是「淡然輕身上路」,算是畫公仔畫出場了,而我帶着這份輕輕的盼望走下去,縱使路途很遠,亦未必容易走,因為有風霜撲面,雖然如此,心裏仍是會感到溫暖。
這份「盼望」雖然「輕」,卻是有「力量」的,所以能夠抵擋撲面的風霜,更能讓心熱起來,帶來溫暖。 如果有畫面的話,畫面已經由之前看雪花的凄美,帶點灰灰冷冷的,變成「心裏感到溫暖」,有點陽光的畫面。
「若然他生對望 未能重認我面
但求雪地寒山 會代言」
另一邊廂的他,詞首還在煩惱路遙遙不能見面了,可以怎麼辦呢?現在因為她的提醒,大家心裏有陽光有盼望,歌者的思緒已經變得正面一點,開始想有天見面後的情景:「如果見面了,你認不到我怎麼辦?」但他立即想到解決方法,就是他會求雪地寒山來告訴她。
其實一到冬天就會有雪地寒山,也就是說,他,一直都會在她身邊。 就算看不到,他也會一直在她身邊。
「走過了滄海一路滿天
天際聽烏鴉 可又見到 (烏鴉)
路長在腳下 跟着記憶 (腳下)
心意再轉化 水月鏡花 (轉化)」
她帶著盼望,就滿心歡喜走著,以為自此就一切順利嗎?這一段,出現了海(滄海)、天 (烏鴉)、地 (腳下),我在想,這些用字都有點灰和有點污糟,是「浪漫值」很低的用字。滄海給我的感覺是無邊無際讓人望而生畏的大海,烏鴉更不用說了,寫到腳下就想起泥濘。求了菩薩,可惜還是落空。可以說是飽歷艱辛之後,發覺是白忙一場,水月鏡花,一場幻象。
劇終秀秀也求了菩薩三次,結果願望也落空。
「化做故事 將心點化
每字每段 替代說話 (替代說話)
每筆每點 箇中可有誤差」
既然是一場虛幻,不如寫故事吧!求了菩薩有盼望也沒有用,但歌者仍然不放棄,她想,或者以筆墨寫下的故事,可以為我帶來一點安慰?或者你會見到吧?但我應該記下什麼呢?會記漏記錯什麼嗎?
「目送今天對話
來年目睹雪花 恰似亂麻
誰伴你喝啖茶 記住何處淚下
沿路錯過幾多個落霞」
他,其實一直都在,這一切,他也看到。 他提議:「寫寫你來年目睹的雪花吧!讓我知道你和誰喝茶,你何時落淚,你錯過的落霞也可以記下!」因為,我在看。
「未求他生碰面 但求延續記念
任憑風霜撲面 天意再三改變
淡然輕身上路 路遙遙段接段
但求雪地寒山裏倖存」
我不再求見你的面了,但我們可以繼續記念大家嗎?管他風霜撲面,天意一改再改,我們會繼續帶著一絲盼望,在這片雪地寒山中生活下去。
「每步每段 一分一寸 繼續上路 一村一店
就似今天 情未斷」
最後這段以歌者對這份情的堅持,化作好好生活下去的動力。但過程不會容易,因為詞中用到 「一分一寸,一村一店」,通常是快樂不知時日過,但這樣一步一步的計著,有點像登山的感覺,你知道,多一步就好了,但是,我會努力的。
他唱的是「一分一寸」,而她唱的是「一村一店」,一人一鬼,要努力的路也不同吧!但最重要是,懷著思念和天荒地老的愛,好好走下去就是了。
《雪地寒山》原曲 :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