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雄獅少年》香港首演結束後感 第52屆香港藝術節劇目

  • 作家相片: Frances
    Frances
  • 2024年5月2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5月25日

為了這個劇,我沒有回家三天,因為在自己家比較方便去投入睇劇寫文和po相,這種睇劇後寫文po 相的習慣已經維持了好幾年,對於大部份興趣都是三分鐘熱度的我,能夠持續地做着一件事,首要原因,是覺得「值得」。


覺得《雄獅少年》 的綵排過程極之神秘,每每看到演員在IG發放的照片,要不就只有拍一個天花板,要不就是大家累得坐在一起發呆的樣子,好一點的是大家圍着獅頭拍的團體照,也有見過不斷吃火鍋的那幾天,然後又是很多天的靜默。隔着屏幕、相隔185公里的廣州,所感覺到的氣氛,是緊張的、是擔憂的、是不確定的。


到首演前幾天,這種感覺仍然持續,由於不知道團隊如何處理高難度舞獅情節,難免會想:「會不會有危險呢?」 不安的程度讓我在演出前的主日扚起心肝返教堂「拜神」。



這個劇出來的結果大家有目共睹。《雄獅少年》 的劇情結構雖然比《大狀王》簡單多了,但卻要做到老少咸宜,又要戰況激烈,又要做到高潮疊起,還有就是合理。體能上所有演員,除了Belinda本身有練習瑜伽和 Tango, 柔軟度應該會比較好之外,其他幾位演員看來都是「硬」漢子,接下這個演出的演員,需要在少於兩個月的排練時間內,把自己變成至少看來像舞獅舞到得獎的隊伍,甚至要變成「獅王」,演員的拼搏精神實在令人非常敬佩,但相信趙師傅和團隊為演員設計的「舞獅精練課程」亦必定是重要的一環。(真係可以開返個舞獅速成班,搵埋演員做宣傳,簡直係信心保證🤭)


就算只是入場乖乖坐着看的觀眾,也是個神奇的經歷。


然而,這樣短的製作期,這種難度,成功達標,就如導演所說,是「神蹟」,就如演員主創提到,是「搵命博」。我們做到了,實在是非常值得高興的。謝謝主創演員導演台前幕後展現出的團結和專注,但這次的安排,是帶點不尋常。


我們都很支持香港藝術,今次我們的「寶貝」都很厲害,但搞藝術,總不能次次只靠神蹟,次次搵命博。 我們要的,是一個健康的環境,各層面良好的溝通,以及有效率的團隊去成就好的藝術。



希望大家能為我們的藝術工作者,好好建立一個健全健康和安樂的製作程序和系統。檢討程序,下次必定要,一定要改進。


無論搞藝術還是生活,我們都是在追求真正美好的事情,對嗎?



Comentários


All content on Stagewrite.cloud, including text, images, and multimedia,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 Visitors are welcome to view and share the content fo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purposes. However, any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modification of the content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For inquiries regarding permissions or licensing, please contact us at stagewrite.cloud@icloud.com

Stagewrite.cloud 上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像和多媒體,均受版權法保護。訪客歡迎以個人非商業用途查閱和分享內容。但未經正確授權,不得複製、分發或修改內容。如需有關權限或授權的詢問,請電郵至stagewrite.cloud@icloud.com與我們聯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