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少年》國語版全國首演 (二零二四年一月十三日)
- Frances
- 2024年5月23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4年5月29日

終於前往觀賞《雄獅少年》國語版,前兩天在小紅書看到不少評論,大部份觀眾留意的都是舞台美術、燈光和劇情,還有演員的演繹,以及陳小春的「港普」口音,曲詞方面雖然有少量的討論,但始終不及以上提到的範圍,也暗暗擔心這次的創作會不會因為地域不同而出現限制,今晚看了,鬆了一口氣。
現場購買的場刊沒有歌詞集,但幸好還有歌曲名字。最喜愛的歌曲有《英雄花開》,這一幕的視覺影像投射非常出色,同學看中午場也不斷提到很喜歡這一幕,帶來視覺上的衝擊。《英雄花開》和後來的《英雄花落》可算是「姊妹歌」,其實這個曲設計非常好,但感覺導演沒有好好拿捏好這個點,一陣再說說導演的問題。
另一首我非常喜歡的是《人還在》,聽的時候感覺像在聽《有陣時》,感動了,其實這個劇很多歌曲也非常能帶動情感,可惜導演未能好好了解歌曲和戲劇之間的關係,未能做到音樂劇把劇情推進的效果,雖然歌曲其實一直在推。
好像也蠻喜歡《莫欺少年窮》,但現在真的想不起那一幕到底才表達什麼,另一首感到非常震撼的是《足夠》,把阿娟的「父子情」和鹹魚強的「師徒情」連繫上,動聽也摧淚,《只此一家》有點像《大狀王》裡《正義朋友》的呈現,讓觀眾從《足夠》的沉重帶回輕鬆的調子,音樂劇要有起伏但也要合理才好玩。
另一首令我非常驚喜的是《雄獅少年》,這首歌在網上看到 video 的時候實在令人擔心 😆,但現場演繹真的非常非常能夠把劇情推到高潮,視覺效果做得很出色,演員演繹亦非常有說服力,歌也唱得非常好!立刻忘了那個 video,真的要讚 👍
來到《一決雌雄》,好像忘了這首歌的調子,但記得看的時候整體感覺非常好,動作舞台和演員演繹都充滿美感,很希望可以再看一次,讓記憶留得實在點。
《未來的記憶》好像就是謝幕那首歌?開開心心的,有點像綜藝節目做完的感覺 😅 不過這個音樂劇的處理方法也有很有趣的地方,以下談談。
導演處理:
開首有點亂七八糟,好像是在說一班小孩被人欺負,然後就很難實現夢想,但後來問題又好像是出在阿娟的信心不足上,之後三人又談到自己像孤兒,開初我以為三個小朋友是沒有父母的,但後來父母又出來,導演好像有點漁翁撒網,但就浪費了這套劇應該要有的主線。 一個劇開首第一幕其實非常重要,那是讓觀眾明白整個故事背景的主要骨幹,人物角色最好能在這裏讓觀眾有初步的理解,不適宜太複雜。 我反而覺得是因為歌曲動聽而救了這個安排,幸好歌曲沒有離線,但很多觀眾好像是被這個安排影響了欣賞歌曲的興致。
第三個怪怪的地方是去到廣州的時候,整個設計很像之前看過的中國芭蕾舞劇 《到那時》,故事重點忽然變成鄉下人到大城市不能適應的故事。 把上半場的線急轉彎,變成 《到那時》😅,連舞蹈和舞台也差不多,唯一比較喜歡的是那一幕的燈光,灰色去表達上班一族 (哈哈,但其實上班一族都不一定是灰色的,但在戲劇呈現的對比上就這樣算吧😂),那個獅頭加地盤總有點格格不入,雖然說這個劇是想推廣「嶺南醒獅文化」,但我想,其實只要劇好看,也可以帶起熱潮,就如當年《延禧攻略》,你不雖要做穿越,也能帶來「清宮」熱潮一樣,《大狀王》又是另一好例子😄
最後幾個小瑕疵是結尾獅頭動畫懸空太久,還有就是音響有待改進。
陳潔儀的歌實在唱得好聽,但不知怎麼覺得她和這個劇的劇情有點分離,可能導演要想想方法讓她這個角色更能和其他角色配合,輕輕覺得她聲線高級感太強,哈哈,真的應了姑奶那句 - 「太美都係罪 🤭」
但不得不提,所有演員也很用心練習,連陳小春也要讚, 親身上陣的醒獅做得頭頭是道,飾演娟然的演員身型輕巧醒獅了得,大家踏梅花樁也非常精彩,這個劇醒獅鬥獅做得非常非常精彩,我們的傳統文化真的要推廣! 靚👍👍
這個劇也出現特別多和觀眾互動的地方,有點像之前風車草的《回憶的香港》,廣東觀眾非常受落,全場氣氛爆棚,其實這個主持人活動和劇情處理糅合得不錯呢 😊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傳統音樂劇的處理方法,但實在能讓觀眾更投入劇情和主角的經歷。
大致是這樣,看到的問題應該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香港隊加油了 🤭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