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琉璃之歌》Time in a Bottle (記於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日)

  • 作家相片: Frances
    Frances
  • 2024年11月2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2024年12月1日


本文指在分享筆者的個人感想,並不代表策展單位的立場或觀點。


《琉璃之歌》Time in a Bottle 宣傳海報 (香港版)截圖。平面設計:Alfie Leung


《琉璃之歌》Time in a Bottle 展覽 + 音樂會,已於十月十八日暫且圓滿落幕,之後會移師日本展出。


整個展覽分為十二幕,以香水瓶訴說着人類生命從遠古到現在一些永恆不變的故事主線,卻可以因個人的經歷和對生命了解的程度,看到從主體延伸出來不同的解讀。這個展覽,擁有不只一個故事和一種解讀方法,真的如策展人高世章先生在之前的網上對談裏描述:「這會是一個非常個人的旅程。」

每個香水瓶其實代表一個「角色」,可以是一位人物、一個象徵意義、一種境界;而最有趣的地方,是存放於不同展櫃的展品之間其實有不少相呼應的連繫,把整個人類歷史旅程連結起來。藝術家用作品向公眾展示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同時亦藉創作活動,來感動和豐富自己的心。


高世章先生擁有多達二千五百多個古董香水瓶。今次展出的只是他藏品的十分之一,參觀時間定為一小時,十二個展覽區,每個展區的古董香水瓶「角色」,少至七件多至二十一件,我認為要認真去了解這個展覽,真的起碼要進場兩次,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去細心欣賞。

第一次進場前,因為當日朋友比我早三小時欣賞展覽,並分享了歌單,所以我能在參觀展覽之前,就把特別為這次香水瓶展覽創作的配樂先聽一遍。 那天下午陽光很好,記得當時人在街上,就正在播 Scene 2 《問天》的音樂,陽光燙到睫毛也發熱,然後竟然出現宮崎駿 《風起了》的情景,有趣的是聽的時候我真的覺得是滿滿陽光的一首配樂,但到展覽的時候,出現的竟然是夜空,後來在第二次參觀的時候,碰到負責這次展覽的 Production team成員,他也對配樂有相似的感受。


細心留意其實Scene 2  《問天》配樂的主旋律多次出現在其他 Scenes 的配樂中,特別是在最後一幕Scene 12 《回家》中,首尾呼應,以相同的音符去開始和完結故事,或穿插在故事線中間,這種音樂上稱之為 Leitmotif 的技巧,在電影和音樂劇上非常常見,例如電影《大白鯊》在鯊魚出場前就會有屬於大白鯊的音樂,而同樣由高世章先生創作的音樂劇《大狀王》中亦有運用類似的技巧。除了音樂,在展演之前接受香港電台的訪問中,高世章先生就提到,Scene 1 《源》跟 Scene 11 《淨土》中的香水瓶其實是代表相同的神祇,用以表達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和送我們離開的,都是相同的力量/神祇。細看發現Scene 11 香水瓶瓶蓋的顏色,跟Scene 1 香水瓶的底座顏色是相配的。這種在音樂、顏色和裝置上的細意連繫,貫徹整個展覽,儘管入場觀眾未必能夠立刻把這些聯繫敘述出來,但觀眾在欣賞時感受到藝術裝置的和諧感,就是從細意的安排和配搭上一點點地建構出來。



Scene 2  《問天》展區的另一個亮點,是展櫃和天花板的「星星」,每粒「星星」其實都是 Thierry Mulger 的 Angel 系列的香水瓶,這個展區,真的是花盡心思,這掛在天上的珠寶,和 Scene 6 《虛榮的實質需要》 的「珠寶」,不知觀眾會覺得那一個比較矜貴呢 ?




Scene 3 《埃及之沙》 展櫃內,放了多個二十世紀初,都是非常珍貴的古董香水瓶;而筆者則特別喜歡 Scene 4 《中興日和》和 Scene 5 《藝術世紀》 的展櫃。《中興日和》 展櫃中,兩邊各擺放了中式和日式的香水瓶,中間則以 Fendi 的 Asja 的漆器飯碗形狀香水瓶作連結,策展人提到中日文化中其實也離不開「一碗飯」,就這樣把中日文化簡單地連繫上。《中興日和》 展櫃的配樂亦令人聯想起熱熱鬧鬧的城鎮景況,其實很有電影感,非常喜歡。這個展櫃也展出了以音樂喜劇 Chu Chin Chow (朱清照)為創作靈感的香水瓶,還有 Ming Toy 的 Baccarat 水晶香水瓶。順帶一提,作為頂級水晶製造商的 Baccarat, 多年來與不同品牌合作,製作出大量精美的香水瓶,今次展出的香水瓶也有不少來自曾和 Baccarat 合作的香水產品,如果這裏只是高生十分一的藏品,相信有天可以舉辦一個以 Baccarat 香水瓶為主的展覽,應該也會是非常有意思展演。


Scene 5《藝術世紀》 將香水瓶分類成各代表不同的藝術界別 - 包括繪畫藝術、舞蹈、戲劇和音樂,我覺得是全個展覽做得做得最出色的展櫃。那個透視效果做得非常精彩,用色和裝置線條亦相當俐落;

刻意將 Corday 的 Blanchette 背向觀眾,把小女孩變成一個觀賞各類藝術的觀眾,而在現場的觀眾其實到底是觀賞那個女孩,還是和女孩一起欣賞她在看的藝術呢?我們好像從外面在看藝術,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其實也是成就藝術的一部份。 We are Art & Art is for all.非常精彩的 composition.

Scene 6《虛榮的實質需要》 展櫃,驟眼看以為是珠寶拍賣會,現場欣賞非常震撼,真的佩服從前的人能夠有這樣的創意和心思去設計香水瓶,想知道那些大珍珠如何是承載香水?音樂會期間其實就揭曉了,太美也太有趣了。


Scene 9 《新時代》 展櫃裏特別留意到 Helena Rubinstein 的 715 香水瓶,才知道 715 原來是這家公司在紐約第五大道的街號,這個展櫃亦藏着可能是這次展覽最古老,由 Wenck 出品,製作於1884年的自由神像香水瓶,這香水瓶誕生的時間,要比由法國送到美國,真正的自由神像的年份 (1886)還要早。

Scene 11 《淨土》出現的香氣 ,是特別為今次展演而製作的香水味道,欣賞的時候感覺這個香氣製作的目的像是紀念逝去的人,有點像焚香紀念的意味,這個香氣帶點草青味,根據香水製作公司提供的資料,其實香水亦混合了麝香,而策展人在訪問中提到,他希望這個香水的味道,能帶給人躺在草地上躺在湖邊的安靜感覺。

全場都是古董香水瓶嗎? 原來不是 ! 在最後一個展櫃裏,有由美國藝術家 Buzz Blodgett ,按策展人要求特別為這次展覽創作的香水瓶,就是 2024 年製作的。 除了之前提過 Scene 1 《源》和 Scene 11 《淨土》是代表相同的神祇,Scene 1 《源》和 Scene 12 《回家》原來也是雙呼應的,Scene 1 有出現在展櫃「天花板」的 "Folie",而 Scene 12  《回家》有 "Coeur in Folie", 我的解讀是 - 「但願眾我們都以興奮的心情來到人間,離開時也能帶着同樣瘋狂熾熱心回家去。」



這是一個能夠觸動參觀者情緒的展演。人類被神祇送來這個世上,然後在星星月亮和太陽的庇佑下,開始了人類的文明和文化交流,所有人得到米飯果腹以後,就希望以藝術來滿足精神層次,及以追求虛榮和奢華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感,追求美麗的東西是沒有錯的,但過度追求權力和物欲就會產生戰爭,戰爭過後雨過天青,新時代就來臨,人類亦變得更加共融。平穩快樂的時光總會過去,所有人類也要接受自己的死亡,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個情景呢?肉身死了之後我們的心又會到哪裏去呢? 到哪裏都不重要,只要能夠保持對生命的熱情就夠好了。


今次展演的展櫃除了有古董香水瓶、還配有音樂、香水瓶的歷史資料,加上寫得非常出色,中英對照的文案,參加音樂會和看展覽是兩回事,真的需要是看展覽+音樂會,才能把整件事消化,也不會浪費了這個展覽。 我是慢慢看,把所有音樂都聽了,真的需要一小時,看到第十一個展櫃的時候職員說還有五分鐘,有點像考試 🤭 而當晚參加的音樂會亦非常精彩,音色靚到不得了,樂師也演奏得相當投入,是本地和日本樂師共同演奏的節目,我和朋友也非常享受。

《琉璃之歌》 Time in a Bottle 將於今年12月6至8號於金沢市的石川県立音樂堂進行展演。

《琉璃之歌》Time in a Bottle 宣傳海報 (日本版)截圖。平面設計:Alfie Leung


創作及製作人員名單

藝術總監及作曲:高世章

佈景設計:松生紘子

執行佈景設計:勞正然

音響設計:夏恩蓓、余思行

錄音及混音工程師:姚少其

燈光設計:黃珈琪

錄音及混音工程師:姚少其

錄像導演:黃曉初

 

小提琴(香港):黎逸晞

小提琴(日本):Troy Googins

中提琴(日本):Takamichi Uchiyama

大提琴(香港):黃泰城

雙簧管(香港):林嘉奇

鋼琴(香港):吳宇晴

 

監製:鄭浩然

執行監製:陳冠而

項目統籌: Nicole Ng

製作經理:林慶麟

執行舞台監督:李泳蓮

執行佈景助理:林海蕎

繪景師:葉天慧、王頌欣、劉芷欣

道具製作:梁傲然、鍾嘉苗

 

香氣設計(第11場淨土):Artisenses

平面設計:Alfie Leung


相關連結:


HKPAX 節目宣傳


演出場刊


石川県立音樂堂節目宣傳




電台/網台訪問


Play by Ears


RTHK CultureZine


Comments


All content on Stagewrite.cloud, including text, images, and multimedia,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 Visitors are welcome to view and share the content fo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purposes. However, any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modification of the content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For inquiries regarding permissions or licensing, please contact us at stagewrite.cloud@icloud.com

Stagewrite.cloud 上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像和多媒體,均受版權法保護。訪客歡迎以個人非商業用途查閱和分享內容。但未經正確授權,不得複製、分發或修改內容。如需有關權限或授權的詢問,請電郵至stagewrite.cloud@icloud.com與我們聯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