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偉宗詞話人間沙龍課第二彈 - 與導演方俊杰談《奮青樂與路》/《我要高八度》 及 《大狀王》(記於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八日)
- Frances
- 2024年5月2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4年8月29日
方俊杰導演於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頒獎禮的提名片段。(二零二三年六月十四日)
今晚沙龍課請來重量級嘉賓 - 《大狀王》的導演方俊杰先生。我是因為《大狀王》才認識方導演,後來才發覺自己原來也看過他不少作品。今晚沙龍課以 《奮青樂與路》/《我要高八度》 為主題,校長Jonathan介紹說,澳門文化中心的版本《我要高八度》 ,由專業加業餘演員演出,以成年人追夢為主線,而香港版本 《奮青樂與路》,就以學生為主要演員,用作教育用途,讓學生可以透過演出這個劇去更加認識音樂劇。
岑生和方導演提到,《我要高八度》 的製作過程相當有趣,當時這個作品的面試和歌曲很多都是為演出者度身訂造,可說是透過參考來面試的素人,將這些面試者的個人特點融入到這個劇裏,相當有意思。岑生特意在堂上播放了阿佐的 《如果一天》,方導就提到,他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一個舊的音樂室裏,聽着高生在自彈自唱這首歌,這首歌的曲和詞,加上高生真摯的演繹,把一個失意的音樂人的寂寞完全展現出來,他當時是聽得留下眼淚來。 由於這首歌帶給他的震撼,他清楚知道導這場戲的時候,必須要以「減法」去處理,才能突顯這首歌;更有需要把這首歌前後的場景作出調動和特別處理,讓整個氣氛可以把這首歌承載得更好。方導說這一部份的的時候,讓我想起電影《窄路微塵》,張繼聰在戲裏也是以「減」的方法來演,結果成功地把袁澧林的角色突顯出來,自己亦拿了影帝。方導提到在處理音樂劇作品的時候,大多數情況導演都需要把角色突顯出來,但在處理 《如果一天》的那場戲,反而要用減法才可以把主體帶出來,相信對當時還是新晉導演的方導來說,也是非常特別和深刻的領會。
導演於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頒獎禮的得獎片段。(二零二三年六月十四日)
提起為何他會成為《大狀王》的導演,原來當時他是接到岑生一通電話,約他去開一個特別會議。開會當天,高生岑生和編劇張飛帆先生三人,在他面前把《大狀王》的上半場演讀了一次,然後問他:「你會點樣處理呢個戲?」 那刻他才如夢初醒,原來這個是導演的interview!因為覺得機會難得,他提到當時是出盡奶力的把自己能夠想出來的都分享給三位主創,在他看來,這個劇簡單來說就是「壞人變好,好人又難做」,亦有透過佛家的概念去了解如何贖罪,說到說書人的概念,原來這個想法就在第一次面試的時候已經衍生了,無論在預演還是在正式公演,相信大家也非常喜歡說書人的角色,沒想到這個安排原來在面試那天就被構想出來了,更一直沿用至今天!
提到在預演和公演的處理和改動,方導提到,預演的時候是打算從現代進入古代的方式去說故事,到公演的時候,雖然好像只有古代的呈現,但其實因為高生的音樂非常多元化,讓這個古裝劇亦可以呈現出現代感, 《最衰都係你》、《正義朋友》等,其實都是現代感非常重的歌曲。
訪問到導演音樂劇和舞台劇作品有什麼不同,方導說:「雖然好像有點廢話,但其實音樂很重要。」 他提到每次收到音樂劇的歌曲,他起碼會聽50次,讓自己可以真正了解歌曲帶出的含意:「導劇要讓觀眾深刻地記得畫面,有好的歌和歌詞是非常重要,簡單來說就是聽快歌的時候那個畫面會同時讓人興奮,整個劇要跟着音樂走。」
今晚他亦提到在《大狀王》裏,他非常喜歡《道德經》這首歌,原來初稿的歌詞比較重禪意,不是觀眾聽一次就能立刻明白到的歌詞,為了讓觀眾能更流暢地聽完這首歌以後就轉到下一幕《終審》,他就向岑生提出使用更直接的歌詞,小修一下,就成了我們今天聽的版本。 另一改動就是原來《雪地寒山》原本竟然叫《綠林青山》,也是因為劇情推進的需要而作出了改動;方導提到,岑生是非常願意接納有實際需要的意見,更能細心地了解到導演的需要,今晚對談初段他們就提到,雙方的合作有信任的存在。
提到11月30日重演的《大狀王》 ,方導說他自己也非常興奮,他認為今次的後座力非常厲害,必定會為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觀賞體驗。
《大狀王》加開五場的門票亦已火速售罄,經方導一提,讓人對三星期後重演的《大狀王》,更殷切期待。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