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奮青樂與路》2024 版首演 (記於二零二四年八月二十七號)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作家相片: Frances
    Frances
  • 2024年8月28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024年8月28日

終於有機會欣賞這齣誕生又再生的神劇,這齣劇前身是2014年為慶祝澳門文化中心落成而製作的《我要高八度》,2017 和 2018年就以改編版《奮青樂與路》呈現給香港觀眾,雖然早在港澳兩地公演了三次,都一一錯過了;今年八月,得到利希慎基金,以及香港演藝進修學院的支持,終於可以載譽重演,才有機會正式欣賞!


「年輕學生演員,就是自帶一種無可取代的純粹。」


香港觀眾入劇場都喜歡看演員的「卡士」,因為大多以為「素人」演員就是不夠吸引,但其實素人演員,特別是年輕學生演員,就是自帶一種無可取代的純粹。如果你演戲演得累了,生活覺得疲憊了,欣賞這種劇,看看年輕時的自己,或許能讓你重拾一點力量。



「這次是相當大膽的嘗試和充滿信任的托付。」


雖說是高岑作品,更有著名編劇莊梅岩創作故事;但今次負責執行整個演出的,除了之前負責編舞的張月盈 (Florence) ,音響設計的夏恩蓓 (Candog), 歌唱指導謝瑞琼 (Lianna),和演員唐曉楓(Bon Sir),其餘的台前幕後班底,差不多全是新一代的劇場人和學生演員,將這個作品交給經驗嘗淺的團隊,去照顧一群全新的學生演員,對於一向重視作品質量的主創們,這次是相當大膽的嘗試和充滿信任的托付。

《奮青樂與路》 主創團隊 :上圖 [左起 :莊梅岩女士(編劇)、岑偉宗先生(作詞)、高世章先生(作曲及顧問)] , (右一)為利希慎基金總裁何宗慈女士。 下圖(左一)為今次顧問何力高先生。


正如剛才提到,年輕演員是有他們自己的魅力,首演整個演出實在超出了觀眾預期的水準,而之後的演出,是越來越得心應手。讓筆者驚訝的,是這羣年輕人只用了少於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就把首演時處理得不順暢的部份都修正好,看完第三場的時候就想:「到底他們花了多少時間,讓自己能夠做到這樣純熟成熟的演繹?」


攝於二零二四年八月二十四號晚(第三場)演出後謝幕


「2024年的夏天,四場公演,在超過 5000 名觀眾的見證下,演員排除萬難,都一一做到了。」


唱合唱團並不是唱卡拉OK,因為有不同聲部,可以唱主音當然高興,但唱和音的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要能夠聽到別人唱,但又不能讓其他人影響到自己負責的聲部。正如高生在演後致詞提到,學生的演唱都是即場演繹,今次演出長達兩個多小時,要記台詞、記歌詞、記合唱聲部、記入獨唱的時間、記走位、記舞步,還要負責照顧台上視障的同學們。在2024年的夏天,四場公演,在超過 5000 名觀眾的見證下,演員排除萬難,都一一做到了。


全劇我最喜愛的一幕必定是《錄低高八度》,整個曲目由演唱到編舞燈光都非常出色,大家的能量和力量發放得恰到好處,Good job !一直很喜歡《為誰在浮躁》,聽 OST時不知道原來是由五個角色演繹,今次終於看到台上的呈現,感覺驚喜之餘亦很感動,是很美的畫面。Bon Sir 大概是全劇演出經驗最豐富的一位,他演繹的 《從來學唱歌》,對主角阿翔來說,絕對是「一曲驚醒夢中人」的作品。

尾場演出謝幕 - 飾演張Sir的唐曉楓先生。


「成為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再將明燈傳給身邊的人。」


阿翔的心終於開了,再帶領大家合唱一曲《八度旅程》,故事和人物的旅程,由一個人的覺悟,再影響其他人,整個安排,從故事、音樂和歌詞的配合和推進,是讓人感覺越來越廣闊的佈局,即使劇做完了,其實旅程才剛開始之感。人要覺悟本心,成為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將明燈傳給身邊的人。


「一切由心出發,輸贏不是最重要。」


每晚演出後也會播放這個劇的幕後製作花絮,當中聯合導演張凱婷提到,在觀察心光兩位團員的聲線和演繹之後,覺得她們可以處理得到,就直接把獨唱的部份交給她們。當主創們放手讓新一代製作人去製作並執行這個劇,製作人亦放膽讓演員去挑戰自己,或許就如這個劇的故事一樣 - 「一切由心出發,輸贏不是最重要。」

攝於二零二四年八月二十五號晚演出後合照


「如何延續音樂劇作品的生命?」


前幾個月大家都在討論,如何延續音樂劇作品的生命,以及香港音樂劇作長演的可能。《大狀王》之父茹國烈先生早前在《大狀王》演前分享會提到,長演不一定是一年演足 300 場,也可以是把作品每隔一兩年就重演。當時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大狀王》上,過了這個週末,才驚覺《奮青樂與路》,不就是以這個方向來重演嗎? 而今年的新作 《雄獅少年》,早就連語言界限都超越了,實行廣東話國語版梅花間竹的在香港和內地多個城市進行巡演,其實這兩年大家在音樂劇推廣的步伐,的確比之前來得更有方向,更有系統;而資源上亦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還有天時與地利之優勢。當然,在亮眼的成績背後,所遇到的困難和阻滯大概也是前所未有,借用編劇陳詠燊在音樂劇《日新》中的一句- 「排除萬難,萬難呀!」 , 應該也能代表這一兩年劇場世界台前幕後團隊的心情。

《奮青樂與路》 2024 幕後團隊 [左起 :嚴翠芳女士(監製)、張月盈女士(編舞及聯合導演)、張凱婷女士(聯合導演)、黃以禮先生(音樂總監),謝瑞琼女士(歌唱指導)]


雖然是第一次看《奮青樂與路》音樂劇,但從今次台上的演出成果,以及之前版本得到香港舞台劇獎的各種肯定,證明這個劇已經擁有一套獨有的製作程序和有效率的學生排練流程。今次參與製作的團隊,從音樂總監、導演、以及台前幕後和演員,近乎全新的班底,驗證了在製作框架已經存在的情況下,只要遴選到適當的人才,這個音樂劇絕對可以成為一個台前幕後有志之士的試金石,而就算參與演出的學生,日後未必從事演藝工作,這個劇亦絕對能為學生提供難得的品格教育基礎。



《奮青樂與路》 2024能夠順利演出,並得到觀眾一致正面的回應,全新的團隊和演員,驗證了在香港以音樂劇作「藝術傳承」之可能性,亦鞏固了音樂劇作為恆常「品格教育」的可行性。


今次的主要贊助單位 - 利希慎基金,是第三次贊助《奮青樂與路》的製作,利希慎基金一直支持本地藝術作品的推廣,以及對藝術人才的培育,而今次主辦和製作單位 - 香港演藝進修學院,亦為有興趣從事演藝工作的人士,在演藝學院的本科課程之外,提供額外的學習渠道,沒有這些出心出力的機構,這個劇今次就沒有在劇場再生的機會。再一次衷心感謝以上機構的支持!




Comments


All content on Stagewrite.cloud, including text, images, and multimedia,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 Visitors are welcome to view and share the content fo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purposes. However, any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modification of the content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For inquiries regarding permissions or licensing, please contact us at stagewrite.cloud@icloud.com

Stagewrite.cloud 上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像和多媒體,均受版權法保護。訪客歡迎以個人非商業用途查閱和分享內容。但未經正確授權,不得複製、分發或修改內容。如需有關權限或授權的詢問,請電郵至stagewrite.cloud@icloud.com與我們聯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