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藝聊天室 - Leon Ko & Candog Ha 】記於二零二四年九月十四日 - 演藝學院
- Frances
- 2024年9月1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第二屆科藝藝術節 - 科藝聊天室:音樂 Taste . 音響 Space - 音樂劇與音響創作人對談】

參加了今年科藝聊天室:音樂 Taste . 音響 Space - 音樂劇與音響創作人對談,第一次見到如「開籠雀」般的高生,第一次見如迷一般的音響設計Candog, 兩位講者可真是盡情分享,作為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對自己工作的熱誠!
分享會一開始,主持人就鼓勵觀眾可以隨意發問,希望以 chit-chat 形式讓觀眾對分享題目有更深入的了解。高生和 Candog 逐一分析了團隊在過去二十年來多齣廣為大眾認識的作品,讓大家從幕後團隊的角度,去了解這些作品的音樂和音響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小故事。

高生和 Candog 相識多年,第一個合作的 Project 原來是 《四川好人》 母帶的錄製,當時正值新年,當確定好「大家都唔使拜年」,就在過年期間把作品錄好,也就開始了兩人二十多年的合作。

分享會開始,高生先以《四川好人》的兩段錄音,和觀眾玩了個「聽力測試」遊戲,到底預錄的合成音樂,和以現場樂隊演奏出來的聲效,會有不同嗎?結果全體觀眾也能正確分別出合成音樂和現場樂隊演奏錄製出來的聲效。這個實驗證明了,音樂劇作品的聲效質素真的非常重要,因為音質的好壞騙不了觀眾的耳朵。
製作《一屋寶貝》時,因為樂隊不再在 orchestra pit ,而是需要移師到舞台上,這種情況下,樂隊的人數和輸出的聲效亦要好好計算,因為人太多會影響整個舞台美學,樂隊人數太少又不知會不會影響音效輸出;結果在沒有妨礙整體劇情的情況下,團隊成功地把現場樂隊融入舞台上,高生提到,原來那時的設計靈感竟然來自半島酒店的 Live Band !在高生和 Candog 一人一句分享這些故事,發覺作為音樂總監,除了要對輸出的音符負責,還要和音響設計師緊密交流,根據場地的結構、劇情的需要,不斷研究和測試,務求讓觀眾無論坐在劇場任何位置上,也能享受到優質的音效和聲效。

從Candog 的分享中,也了解到除了音樂,負責輸出演員台詞的迷你咪安裝位置,也會因應不同劇目和演員的歌唱習慣,而有不同的設計和放置方法,沒有一概而論的做法,每一個劇也有不同的需要,例如 《穿 Kenzo 的女人》,就選擇了把迷你咪安裝在頭上 (就是所謂的(戴頭嘜),這樣就可以令輸出的聲效來得更清澈,更具穿透力;

而在製作《我們的音樂劇》的時候,就第一次用到所謂的 immersive 和 tracking system, 在高生細心提醒下,Candog 亦跟觀眾詳細解釋了什麼叫 tracking system, 原來一般的音效輸出都是在舞台正中的,所以當演員在舞台上不同地方走動,有時就會令觀眾不知道到底那句台詞是誰說的,但有了 tracking, 據昨天主持人的分享,他當年第一次聽到這種隨着演員在舞台的位置和走動的方向而輸出的聲效設計,感覺實在太震撼了!除了和音樂總監交流,音響設計師還要和佈景設計師好好溝通,因為每人要顧及的重點也不同,佈景設計師未必了解其設計對音效的影響,例如當舞台需要設置投射板,這種設計可能已經對舞台上的音響傳送造成影響,所以整個團隊緊密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已經公演了三次的《奮青樂與路》,在音響設計上也是不斷的進化,例如初時用的 MMO 並沒有把每一種樂器分開,也就是說音響設計師不能把每種樂器的聲效獨立來調校,但在今年八月的重演版本,其實我們聽到的音樂,雖然沒有現場樂隊,但因為是分開錄製,所以已經能夠作獨立調教,也就是說,即使沒有現場樂隊,使用預先錄好的 MMO, 也可以有不同的變化,絕不會因為這樣而馬虎了事的。

第一代奮青彭泗翰也是昨天分享會上的坐上客。
當問到有關沉浸式系統的問題,高生提到,其實劇場不時也會使用到,Candog 補充,例如在 《大狀王》 第二幕阿細的「鬼聲鬼氣」,就會用到這種系統,務求令觀眾感受到聲音像貼近耳邊的效果,而在今年藝術節公演的《雄獅少年》廣東話版,當主角劉家娟第一次戴上獅頭的時候,也有用到這種聲效設計。聽着他們分享,可以看到音樂和音效設計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我們在欣賞一齣音樂劇,其實也是在欣賞音效設計師,科學地和專業地為觀眾逐個音符逐句台詞細意調整好,務求可以將優秀的劇作原汁原味,更立體地呈現給觀眾欣賞。

最後主持人問兩位嘉賓,他們如何看科技在藝術上的使用?高生提到藝術必定是行先的,科技是幫助藝術家達到藝術呈現的輔助工具,而 Candog 的答案也是同出一轍,不能先以科技為重點,設計師要先清楚科技在設計上的用處,從而好好利用。
今次還是第一次參加科藝藝術節的分享會,感謝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舉辦這次活動,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讓這些劇場幕後英雄有更多分享的空間,以及和觀眾好好交流的機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