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staurant》 - 記於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葵青劇院)
- Frances
- 2024年12月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今晚看了《The Restaurant》,風車草的新作品。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Luner 與 Joel 的對話。我們為什麼要到高級餐廳吃飯?吃飯的初衷本是填飽肚子,隨心所欲地享受自己喜愛的食物。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填飽肚子的單純目的逐漸演變為其他的追求。如今,讓他人看到我們如何填飽肚子似乎變得更為重要,這樣的本末倒置讓人不禁思考,究竟我們真正追求的是什麼?這些雖然並未直接在對白中表達,但卻為觀眾提供了反思的空間。
Leo 和 Joel 來自不同的年代,卻在職責上有著相似之處。Leo 象徵著 Joel 的過去,而 Joel 則可能是Leo 的未來。未來的模樣取決於今天的選擇。當我們步入中年,是否能夠找回曾經的初心,重遇那份簡單的渴望,這完全在於我們的決心。只要我們願意,重遇初心並非遙不可及。

我特別喜歡Lili 的角色,她如同今晚的調味料,神態與語氣都演得精彩。(起初還以為她是做譚仔的 🤭). 實際上,Lili 更像是一個樂觀、隨和的 Luner,無論事業是否成功,得到與失去的感受其實相差無幾。然而,誰又更快樂呢?或許是 Lili。到底快樂重要,還是被同業和上司認同重要呢?為什麼在兩者之間,我們也會不自覺地選擇做一個被認同的人,而放棄了自己的快樂呢?
因此,我特別喜歡結尾的對話。究竟我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如同 Leo 所提到的,原本希望提供服務,讓客人快樂的願望,為何最終卻變得如此複雜?在匆匆幾十年的生活中,在努力努力再努力之後,我們又有沒有忘記了什麼?

這部劇本相當引人深思,尤其在近兩年香港餐飲業經歷了不少波折的背景下。我覺得劇本在這方面還可以更深入探討。如果能夠透過 Lili 的角色,插入一些高級餐廳與傳統餐廳的對比,定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我也很欣賞舞台設計,餐廳人員在桌上忙碌的身影,讓我不禁聯想到五星級酒店的毛巾,聽說那並不如我們想像中潔淨。這個台的設計和演員的移軌路線,把這微妙的反差 - 「每間餐廳背後也有你不知道的故事」這一點帶出來,不知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感受到那種「不安」?

這個劇看的時候沒有讓觀眾有很大的情緒起伏,但回家後卻會不斷思考故事帶出訊息,有點像紅酒的餘韻 (aftertaste) , 有意思。
由於劇中有不少描述美食的台詞,讓我看完後肚子特別餓,不禁在街上掃街 😂 也許這正中了風車草和編劇的「圈套」,讓觀眾看完劇後肚子餓,藉此增加香港餐廳的客流量 ☺️


Comments